我是一名2012年进厂的新员工,在公司掀起“学习劳模精神、提升个人素质、岗位建功、青年先行”活动拉开序幕的前奏,现在谈一谈我的感受和我所了解的在我身边的劳模。
作为初入社会的我们,还算年轻,应该多多发现别人,多多了解自己,取长补短,积累,成长。所以我们把劳模剖开来看,他可以是用来创造财富的思维或实力,也可以是一种好的态度,好的品质。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车间实习时,遇到的两位好态度,好品质的师傅。
首先是,泵车间负责清洗产品的张保军师傅。他1988年进厂,自进厂以来就在泵车间清洗零部件工作。
清洗这个岗位既脏又累,清洗液有腐蚀性,清洗室内噪音高,水箱和烘干箱加温,夏天室内温度高,环境差,有很多清洗工干了较短的时间就离开了这个岗位。但张师傅没有提出过岗位调换,他说,如果每个人都怕脏嫌累而不愿干的话,那么这个岗位就没人干了。他觉得清洗工序除了设备控制之外,很多因素都是人为控制的,虽然没有技术性,但是很有技巧性,干的久了能摸索出其中的蹊跷。
张师傅深知零部件清洁度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公司的声誉以及客户的利益,更关系着员工的饭碗。所以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带领班组人员恪守职责,保证清洗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合格品,甚至超出标准要求。
入职二十多年来,张师傅一直在清洗工序,环境条件差但从不抱怨,有一次意外情况,清洗机出现故障,那时正值盛夏,清洗室环境温度近四十摄氏度,张师傅不顾天气炎热,亲身钻到清洗机内部维修排障。想想那么狭小的清洗机,钻进去都很费劲了,更何况还要维修,天还那么热,真的,我觉得很不容易但很伟大。
清洗车间,噪声大,空气污浊,二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机械的劳动……我觉得这是用生命在工作,用灵魂诠释着责任与坚守。
同时,在阀车间还有这样一位师傅,喜欢笑,但不爱说,做得却是很多,我们可以亲切的叫他“潍柴传控之爱的使者”,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行动传递着对同事的爱,对公司的爱,对工作的爱。他就是阀车间的带班长孙仕坤师傅。
几年来他总是第一个到车间,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我们公司很多员工家住乡镇社区,有的距公司二十多公里,在寒冬腊月的时候感到车间已是手脚冻僵,为使大家在启动设备后能喝到热水,孙师傅每天都提前四十分钟到车间,给水炉上水加热。
一杯开水,虽平常但温暖了大伙的心。
上夜班的时候,孙师傅总是把最后一个员工工件和现场检查完毕后再到其他工区巡视一圈,确定关了门窗拉了电闸才离开车间。
几年下来,他发现和消除的不安全因素十几起,每天奉献近两个小时,他总是说,自己辛苦一点,大家就多享受一点,付出一点换大家安心,很值。
我觉得,这是一种平凡者的坚守和伟大。
除了操心车间日常事务,他还善于推敲琢磨,敢于向既定的东西提问,要效益,促改进。
去年上半年,公司给山推试制的推土机产品小批量生产,按初步设定的工艺要求,绝大多数产品加工都是在加工中心完成,但由于品种多,操作人员少,机加工成了制约生产的瓶颈。孙师傅通过摸索实验,将D60产品的部分阀体加工转移到普通设备上。通过验证,调整后的工艺产品精度完全复合技术要求,这样,不但克服了生产节拍的瓶颈,还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刀具费用,实现了人,财,物的三赢。
有人说,既定的东西,你管那么多干啥,出了问题还不是你的责任。孙师傅是这样回答的:只要对生产有利的,不能怕担责任和风险,没有担当什么事也做不好。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反映了一个员工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品行。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他和他的团队进行的工艺工装改进项目,已达十几项。在2012年公司QC项目评比活动中,孙世坤牵头组织的“阀体144-13-16611立加锪台加工改善”项目获得“二等奖”。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公司我的同事给我了如此多的美好,他们不仅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更是我事业和人生中学习的楷模,我会不断向他们学习,向公司更多的劳模学习,取长补短,更加努力,早日把自己磨练成我心目中的劳模。